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挑战杯国奖团队就是这么优秀!

新媒体部 暨南研究生 2023-03-26

解释气候治理行动逻辑

暨南学子谱写美好生态

3月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结束。在本届竞赛中,暨南大学报送的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淑芳团队作品入围终审决赛,经网络评审、会议书面评审、终审展示和公开答辩环节,团队作品《解释气候治理行动逻辑: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何以有效?》喜获国家赛二等奖。


我们本期一起

走近“挑战杯”国奖队伍

采访优秀研究生

黄淑芳团队!

(黄淑芳团队)


参赛项目:

《解释气候治理行动逻辑:

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何以有效?》

指导老师:

郑石明

团队成员:

黄淑芳、林禹津、李芳、吴涵、张钰琪

01

关注生态政策 解析运作逻辑

(黄淑芳团队)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基于此,黄淑芳所在团队聚焦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完成了《解释气候治理行动逻辑: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何以有效?》项目。该项目运用政策网络的视角,探析广东省在政策施行过程中其各个子网络的运作逻辑,以及政策工具在其中的耦合作用,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因为导师在做关于环境与气候治理政策这方面的研究,在导师的影响下,我们自然而然关注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一方面。”

碳交易市场,即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讲即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黄淑芳所在团队以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作为对象开展研究。


02

团结凝聚力量 坚持铸就未来

(黄淑芳团队)



好的团队合作事半功倍。黄淑芳作为负责人,负责整体统筹管理与具体分工中的数据分析。“有时在备赛时,团队需要自行设计,两位师妹也是从零开始,从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她们说已经精通PS了。”黄淑芳笑着调侃道。

无尽的修改是团队中的家常便饭,无论是暑假期间几乎推翻重来的大改,亦或是日常文本的无数遍修改,临答辩时PPT的五十多版修改,一次次打磨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他们日益坚定的耐心和日益见长的能力。而每次修改都是团队一起开会商讨的结果,在她看来,这不仅是提高成员参与度的过程,也能让整个团队对文本更加熟悉。整个过程犹如从最初的璞石,经一次次雕琢、一次次打磨,蜕变为美玉,最后熠熠生辉,终见光芒。

(黄淑芳团队模拟演练)



团队的支持在黄淑芳的采访中多次被提及,在她看来,正是因为团队每个人的坚持,才能共同走到最后。在表面光鲜靓丽的荣誉下,背后有他们共同奋斗的无数个日夜。他们曾一起看过凌晨四点钟的暨大校园,一起手挽手沐浴月光走过校园大道。“本+硕”组合更让队内互助力量更加明显。“因为我们是队内的研究生,更要做好工作,为团队内的本科生成员做好模范和榜样作用,而她们通过学习参与也掌握了很多新技能,为她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黄淑芳认真说道。

(备战挑战杯)


03

执著战胜考验 勇敢无畏挑战



“挑战杯”,亦如它的名字,总是充满各种挑战。从2020年10月份开始,一直到2022年3月份的国赛,中间还经历了校赛和省赛,长达一年半的漫长旅程意味着这是一场持久战,不断升级的赛事就像升级打怪。一关通过需要花更大精力准备下一关,随着赛事升级,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要求也愈加严格。黄淑芳所在团队暑假专门抽时间进行走访调研,共集齐了三十多份访谈稿,这期间也在不断更新和修改内容,在2020年3月初终于完成了定稿。

(黄淑芳团队备战比赛)



一次意外状况让黄淑芳至今记忆尤深。国赛即将答辩时,团队主讲人突发疾病,黄淑芳不得不临时顶上。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她压力倍增,她需要在短时间内熟悉文稿,并在五分钟之内清晰阐述。在老师的安慰和指导下,她克服内心压力,快速适应状况,经过一次次的演练,一场场的模拟…结果证明,勇气和坚持战胜了意外,他们成功了。

反复的疫情导致比赛一次次推迟,为他们无形中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这也增加了准备难度,有时会临时下达通知,让他们不得不立马将注意力聚焦于此;每次做好准备时,但总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不能到现场答辩也给他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到了现场我们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亲身交流和讨论,向他们学习,也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通过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在哪里。”黄淑芳如此憧憬着。

(团队答辩彩排)



通过这次参赛,整个团队收获良多。“首先便是团队之间的友谊,团队的成员都很努力,从没想过放弃,我们一起扶持,互相鼓励;其次也提升了专业上的能力,了解了如何做数据分析,熟悉了社会网络分析,如何做好调研,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如何排解压力,如何应对多个挑战等等。”在黄淑芳看来,以上种种无不属于收获。回顾这次比赛,她认为成功首先离不开一个好的选题,通过关注热点话题和国家大政方针,回应现实问题和需求,突出现实导向。其次,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她谈到:“挑战杯是名副其实的挑战,团队的支撑很重要,应当利用各个成员的特长。最后就是需要挑战的精神,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大学承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竞赛每2年举办一次,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次竞赛评审委员会就内地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49件、一等奖作品109件、二等奖作品320件、三等奖作品755件;就港澳地区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1件、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8件。


你可能感兴趣:

重要通知,请查收!

@暨南青年,这些你做到了吗?

请点击查收属于暨南er的倡议书!


图片 | 黄淑芳

文字 | 马莉

排版 | 张泽坤    

责编 | 张芳泽惠 张泽坤

初审 | 杨春雨

复审 | 周楠楠 

终审 | 史学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